close

  本報訊(記者岳冠文)時下,全市城市環境綜合大整治行動如火如荼進行,“城中村”整治如何跳出 “整治—反彈—再整治”的怪圈?記者走進岳麓區,發現桔子洲街道在天馬安置小區傾心奏響的合力、互利、亮麗“三部曲”,讓岳麓山下的一個“城中村”實現了從“髒亂差”到“潔凈美”的華麗轉身。
  岳麓山下,高校林立,商業繁華,全市最早的農安小區之一——天馬安置小區就處在這樣一個位置,洗腳上岸的農民在這裡安家,該小區也成為長沙“城中村”的典型代表:房屋103棟,安置村民2600多人,由於村民有大量空閑房屋出租,小區內的流動人口達到3萬。
  “牛皮癬、污水、污漬、油漬等隨處可見。” “流動攤擔到處亂竄阻礙交通,廣告燈箱占據了人行道,嚴重影響了村民生活及行人安全……”不少居民頗有微詞。對此,去年上任的桔子洲街道工委書記楊光華看在眼裡,想做的就是為村民打造一個文明、秀美、幸福的小區。
  群眾的意願就是政府工作努力的方向。街道順勢形成了基層群眾,街道、村(社區),城管、園林、環衛三個層面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,力爭達到“1+2+3>6”的效果。在環境綜合整治大行動中,區直部門全力支持配合;群眾請進來,開座談會;街道發公開信,走出去;群眾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監督的機制在行動中水到渠成。近日,街道、城管、園林、環衛等多部門在天馬安置小區進行全面整治,記者看到沒有一人阻撓。
  這幾年,天馬村村主任吳狄參與了小區多次環境整治。“此前,由於溝通不夠,宣傳不到位,致使綜合整治工作一再擱淺。”他坦言。
  群眾的知曉、支持和參與是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基礎。如果不跟老百姓講清楚,群眾當然不買賬。在社會各方的“合力”中,群眾參與、支持永遠是基層工作的第一動力。
  環境綜合整治還要考慮到“互利”。“城區環境綜合整治,要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、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平衡,尤其在農民安置小區,更要將工作做細做實。”順著街道城管辦主任李科雲手指的方向望去,記者看到各家門店前划出的一條黃線格外醒目。原來,考慮到安置小區門店不大,在不影響群眾出行和生活的情況下,街道為商家特別開出了“小口子”:只要不超過黃線範圍,在規定的區域內擺放、經營,都不算違規。
  全市“六個走在前列”大競賽活動開展以來,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,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無疑是“興奮劑”,這其中也有促進民生改善的“重大機遇”,在正確處理好多方利益訴求後,帶來的無疑是多贏的格局。
  在採訪中,記者瞭解到,每周五是街道大掃除之日。當日街道幹部全體出動,輪流到轄區內村(社區)進行清理、督查。“看到幹部上街搞衛生,不少群眾自覺參與。”街道工委副書記朱珠告訴記者,現在小區派駐了10人的專業隊伍,添置了環衛車、垃圾箱等設施,群眾亂丟亂扔垃圾的現象少多了。
  不但有制度保障,更有“真金白銀”的投入。“合力”帶來“互利”,實現了“亮麗”:小區環境美化了,居民也更滿意了。 在小區71棟“快樂惠”超市前,從寧鄉來做生意的喻老正在看店。“一年前,這裡的環境真是糟糕。經過大整治後,小區有序多了。” 記者瞭解到,今年以來,小區房屋的租住率比去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,達到了80%,租金也漲了近兩成。  (原標題:三部曲奏出城中“潔凈美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h32ihksk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